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西方科技、观念的浸染,中国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和外在的形象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也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追求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强烈地驱动了个人护理产品品类,尤其是护肤品市场的增长。而在护肤品市场中,防晒化妆品的表现更加抢眼。产品销售额在近5年中达到了年均18.2%的增长。至2011年,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40亿人民币,预计至2012年底,年销售额将接近50亿人民币。总体来说,防晒化妆品价格的年增长幅度不大,平均保持在5%以下。
虽然中国人自古就崇尚以皮肤白皙为美,有用撑伞、穿长袖衣物等方式抵御紫外线伤害的习惯,但由于经济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中国的防晒化妆品市场起步很晚,在上世纪90年代才刚刚有相应产品出现。英敏特(Mintel)研究发现,中国防晒化妆品的销量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相比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中国的人均花费还很低,只有不到0.5美元。以2011年的人均花费为例,日本是中国的6倍,达到2.71美元,而韩国是中国的23倍,超过了10美元。这表明中国的防晒化妆品市场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中,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出行的频率和时间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随之带动了户外场合的防晒化妆品的消费。不仅如此,各种大众媒体对于日常皮肤保养、紫外线防御必要性的宣传也促使了中国消费者日常防晒意识的觉醒,推动了防晒化妆品在日常场合的消费。一般防晒化妆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是推动市场的主要动力;晒后产品的份额较小但增长较快,未来有一定发展空间;而美黑产品因其功能与主流的中国审美需求不相符合,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在最近几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后,有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偏爱小麦色皮肤,美黑产品在中国才有了一些发展。但由于“美黑”的产品概念受众范围较狭窄,即使在西方国家,这种产品占总体防晒化妆品的市场份额也不大。而在中国,最近三年产品的销售增长率还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因此美黑产品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有限。
中国的防晒化妆品市场份额集中程度较高,前15名的品牌占有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大部分为国际品牌。国际品牌的成功一方面来源于它们在整体化妆品领域的优势地位和高品牌价值、以及发达的研发部门所开发的专业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收购优秀的中国本土品牌策略也更加强化了它们的优势地位。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品牌无论是在品牌价值还是在产品研发方面都略逊一筹,其中有少数品牌凭借着在低端城市先行进入市场的时间优势、优秀的铺货能力以及实惠的价格,取得了出众的成绩,但之后却被国际品牌入股或收购。小护士、丁家宜都属于这种品牌。
英敏特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54%)的受访者希望防晒化妆品具有轻薄透气的特性。近年来,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各生产商也推出了一些此类产品。英敏特GNPD数据库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上推出的防晒化妆品中,平均有22%产品宣称具有质地轻薄的产品特性。但与消费者的需求相比,数量还显得偏少,仍有继续填充的空间。特别是针对地处亚热带至热带的中国东部及南部省份,油性、混合性肤质消费者较多的地区,可以着重发展。了解更多中国防晒品报告,请关注@英敏特咨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